什么是一目均衡表?
一目均衡表(日语:Ichimoku Kinko Hyo)被誉为“一目了然的均衡图”,诞生于 1968 年,由日本记者细田悟一开发,至今仍在东京外汇交易大厅广泛使用。它能将 趋势方向、支撑阻力、力度强弱、进场时机 融合在一张图表里,被视为外汇交易者的“瑞士军刀”。
其核心由五条线组成:
- Tenkan Sen(转折线)
- Kijun Sen(基准线)
- Senkou Span A(领先A线)
- Senkou Span B(领先B线)
- Chikou Span(滞后线)
云状区间(Kumo)由 Span A 与 Span B 包夹形成,是判断多空主战场的重要滤镜。
五大要素速查表
| 名称 | 昵称 | 计算方式(以日线为例) | 主要用途 |
| Tenkan Sen | 快线 | 9 日(最高价+最低价)/2 | 短期趋势与突破信号 |
| Kijun Sen | 慢线 | 26 日(最高价+最低价)/2 | 长期趋势、止损参照 |
| Senkou A | 上限 | (Tenkan+Kijun)/2 向前推 26 期 | 云的上边界 |
| Senkou B | 下限 | 52 日(最高价+最低价)/2 向前推 26 期 | 云的下边界 |
| Chikou Span | 滞后线 | 当日收盘价向后推 26 期 | 距离当前价格的空间(市场情绪) |
Notice:本文不会出现图片,但你可以立即在交易软件中打开 EURUSD 日线 对照读取。
为何一目均衡表能提高外汇胜率?
- 多重验证:五个核心要素一次给出,避免“孤证”。
- 自带胜率滤镜:云区宽度对应市场波动,比传统高低点画线更稳健。
- 趋势节拍器:云的朝向(上升/下降/水平)= 多空节奏,一眼可见。
实战三步曲:用一目均衡表开仓卖空
以下示例基于 USD/JPY 日线图,时间跨度 3 个月。
步骤 1:等待 Tenkan × Kijun 金叉或死叉
- 当 Tenkan 下穿 Kijun,代表短线动量向空;
- 若交叉发生在云区内部,信号暂为“预警”,需等 收盘价 有效突破云后才可行动。
步骤 2:用 Chikou Span 确认情绪
- Chikou 位于价格下方 → 空头占主导;
- Chikou 与价格产生“空头分行”≥ 26 根 K 线 → 加强卖出信念。
步骤 3:云区破位 + 风险预算
- 入场:蜡烛收盘低于云区边界(例:114.22)。
- 止损:设在最后一次探顶的云上限之上(例:116.65)。
- 盈亏比:≥ 2∶1,即目标位距离入场 = 止损距离的 2 倍。
在此案例中,价格下行至 108.96,总获利约 500 点,风险 243 点,达成 2∶1 以上回报。
如何把云区切成更细单元
1. 云的厚度 ≈ 波幅缓冲区
厚云 = 宽幅震荡市,不能盲目追涨杀跌;
薄云 ≈ 单边市,顺势单胜出概率更高。
2. 云中的三种战术
| 场景 | 策略关键词 | TIPS |
|——|———–|——|
| 趋势回撤至云边 | “云边反弹”或“云边折返” | 日图+4H 结合更稳 |
| 价格落在云内 | “区间剥头皮” | 用 1H~30min 降低仓位 |
| 价格突破整片云 | “多空判定” | 用 Chikou 及周线二次校验 |
FAQ:一目均衡表常见疑问
Q1:日内超短线能否用?
A:云区原参数 9-26-52 用于 H1 以上时间周期时才有效。日内建议先调短周期(如 3-12-24),但须通过回测验证。
Q2:与布林带、MACD 一起用是否会指标冲突?
A:不冲突。一目可作为“框架”,布林带提供波动边界,MACD 提供动量斜率,三者共振时出单。
Q3:云的“未来区”有何意义?
A:Span A 与 Span B 提前 26 根 K 线绘制,使交易者对未来潜在支撑阻力一目了然,方便提前挂单。
Q4:如何快速记忆「逃避止损」的触发位置?
A:多单止损放在云的下边界下方 2~5 个点位,空单止损放在云的上边界上方 2~5 个点位,省心又快捷。
Q5:仓位大小如何配置?
A:先算风险:固定本金 × 2% ÷(止损距离×合约乘数)。一目均衡表本身不决定仓位,但依据云区给出的止损距离即可。
总结七条黄金法则
- 图形先行:价格必须穿云区,再做形态判断。
- 多周期共振:日图+4H+1H 连续同向,才能降低假突破。
- 止损在云外:永远把保护线放在云区反方向 2~5 点。
- 加减仓有节奏:首仓 1R,浮动盈利达 1R 后加仓。
- 不用追价格:若已远离云区,等回踩云边再进。
- 避免重大事件:非 FOMC、NFP 凌晨前后 30 min,避免数据扰动。
- 月度复盘:统计胜率≥55% 且盈亏比≥1.5,继续保留策略。
掌握以上技巧,你也能把看似复杂的 Ichimoku K线图 变成为 外汇交易胜率放大器。祝你下一次的云边突破单,恰逢“顺风又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