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阵痛与转机:ETF停滞、质押初现,ETH 能否再次起舞?

Posted by YCT612 加密视角 on September 5, 2025

提炼关键词:以太坊、ETF质押、钝痛行情、ETH供给、质押收益、竞争链、L2分流、2025Q1


以太坊 ETF:一边净流出,一边盼质押

年初至今,美国以太坊现货 ETF 已年度净流出约 2.4 亿美元,与风头正劲的比特币现货 ETF(年内净流入 7.9 亿美元)形成醒目反差。
贝莱德数字资产主管 Robert Mitchnick 直言:“没有质押功能的 ETF 对 ETH 来说并不完整”。他的话被市场普遍解读为:若质押获批,ETH ETF 将迎来下一次跳跃式放量增长的机会

  • 时间节点:2 月 12 日 21Shares 递交申请,常理最快裁决落在 3 月 31 日左右;完整流程最长 240 天,最终日期落在 10 月 9 日。
  • 年化收益:当前以太坊质押年化收益 3.12%,高于多数同类资产,机构天然看重这块额外收益。

👉 想看最新质押年化实时数据点这里


质押功能打开后,能带来什么?

1. 减少流通抛压

若 ETF 所持 328 万枚 ETH 全部质押,相当于潜在冻结 1.4% 总供应量,短期抛压锁死。

2. 提升网络安全性

更多节点加入验证行列,稀释单一 Lido 27%+ 的聚集风险,去中心化程度上升。

3. 风险点:用户真能分到钱吗?

目前文件显示 收益全部归信托,投资者无法直享。再加上排队进出机制(质押/解锁需 28~57 天),弹性差、情绪管理难等问题依旧存在。


Pectra 升级:效率提速的“隐形阀门”

EIP-7251 把单节点质押上限从 32 ETH 抬到 2,048 ETH,理论上能大幅缩短质押排队时间。然而最新开发者会议一拖再拖,主网上线时间或推迟至 5 月以后,为 ETH ETF 质押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再添变数。


链上“失血”不止:手续费、销毁量、活跃度全线走低

  • 3 月 22 日当日仅销毁 53 枚 ETH(价值约 10.6 万美元),创下历史极低值。
  • Ultrasound.money 过去 7 天年均通胀 +0.76%,意味着 EIP-1559 当年的“通缩叙事”暂告失败。
  • 活跃地址、交易笔数同步下滑,让“链上乐高”的魅力失色。

L2 的分流与虹吸:价值外溢难题

Arbitrum、Optimism 等 Rollup 交易占比已超过以太坊主网,但产生的手续费并未回流 ETH;相反,它们滋养了 OP、ARB 等自家代币的市值。渣打银行将 2025 年底 ETH 目标价从 1 万美元下调至 4,000 美元,核心理由正是在 L2 造成的 500 亿美元市值溢出与 ETH/BTC 比例持续下降


ETH 史上的“冰火”Q1:数据说话

Coinglass 统计显示:

2025 Q1 月收益 实际表现 2016–2024 年均 中位值
1 月 -1.28% +20.63% +31.92%
2 月 -31.95% +1.68% +9.96%

这是 ETH 上线以来首度出现“连续三个月收益为负”的极端开局,X 平台粉丝把 2 月称作“史上最丧 2 月”。


质押会把 ETH 拉出泥潭吗?现实与想象

  • 质押占比提升有限:即使 ETF 全额质押,比例也仅增 2.8pct 左右,象征意义更大。
  • 对比竞链:Sui 质押率 77%、Aptos 76%、Solana 64%,ETH 的 27% 并非无空间,而是购买力来源不足
  • 根本瓶颈:缺乏杀手级应用、高频应用场景被 L2 与其他高性能公链切走眼球,主旋律变成了“被分叉的 TVL 与流失的交易者”

👉 即刻查看链上销毁、质押和 TVL 七大关键指标


FAQ:关于这次质押升级,你最关心的 5 个问题

Q1:质押通过后,ETH 价格能直接起飞吗?
A:提振情绪大于撬动买盘。短期抛压未变,ETF 资金体量有限,价格仍需新的内生叙事或宏观行情配合。

Q2:普通投资者何时能分享到质押收益?
A:若未来基金公司为用户提供“收益再分配”选项,才真正撬动散户资金。目前仍以“信托自留余额”为主。

Q3:排队时间过长,ETF 会不会因流动性风险遭赎回踩踏?
A:市场剧烈波动时确实存在“无法及时解锁”隐患,Pectra 升级后排队时间或降至数日,缓解但不能根除风险。

Q4:看到 3% 左右的年化收益,是否值得赌一把 ETF?
A:需权衡机会成本与政策延迟。保守者可等正式批准公告落地;激进者利用低溢价折价通道做阶段性布局。

Q5:ETH 会不会被其他高 TVL 公链最终反超?
A:短期看尚无一链真正取代 EVM 生态。但长期需要在模块化架构、手续费再分配、企业级叙事上继续突破,否则仍将遭遇价值稀释。


小结

质押获批是 ETH 当前难得的情绪出口,然而光靠 L2 叙事续约和用户分配机制调整,难以逆转整体生态的“失血状态”。下一枪必须由“技术+商业模型”合体:更高吞吐量、更具回馈的通胀机制、让 L2 价值回流主网,才可能把平台的成长性实际折算到 ETH 的资本化定价里。在监管绿灯未齐、链上需求未见起色的背景下,投资者仍需锁定风险容忍度与持仓周期,别让质押收益率成为唯一的“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