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貨幣監管呼之欲出:FCA 高層呼籲建立國際標準,「保持市場清潔」

Posted by YCT612 加密视角 on September 5, 2025

關鍵詞:加密貨幣監管、反洗錢、全球規則、金融風險、穩定幣、FCA、市場清潔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再次強調:面對 Binance 等跨國加密貨幣企業,單靠一國之力已難以達到「市場清潔」目標,必須即刻推出全球規則。本文梳理 FCA 最新表態、英國國會審查、國際組織動作,帶你看清加密世界的下一道「承重牆」在哪裡。


為何 FCA 現在高調喊話?

1. 「無牌」跨國交易所仍湧入英國用戶

FCA去年明確宣布 Binance「不得開展任何受監管活動」,但西班牙、法國、義大利隨後放行,形成「一張護照走遍歐洲」的尷尬局面。大量英國投資者仍可透過網路介面交易,風險敞口依舊。

2. 洗錢與市場操縱難以跨境追蹤

同一份資金 24 小時內繞過多國節點,傳統反洗錢資訊共享協議跟不上速度。FCA 執行長 Nikhil Rathi 直言:

「沒有共同標準,調查人員只能追到半條線索,最終還是讓不法分子全身而退。」

👉 五分鐘看懂「共同標準」如何堵住洗錢最大漏洞


英國國會正在做什麼?三問加密貨幣未來

英國「財政委員會」正在徵集公眾與業界證據,聚焦三大議題:

  1. 數位貨幣取代法定貨幣的可能性與社會包容性
    • 無銀行帳戶族群能否靠加密貨幣獲得金融服務?
    • 低收入者會不會因價格劇烈波動反而更脆弱?
  2. 政府「抓住機會」的監管工具箱
    • KYC/AML 技術升級、鏈上追蹤、智慧合約審計費用誰來埋單?
  3. 潛在風險量化
    • 從比特幣暴跌、Terra 崩盤,到三箭資本清算,如何評估「系統性傳染」?

國際標準進度表:FSB 將向 G20 交卷

里程碑 計畫內容 關注重點
2025 年 10 月 FSB 提交穩定幣與加密資產監管方法報告 管理、儲備資產透明度、贖回機制
已發布 2 月風險評估報告 與傳統金融連結度、槓桿循環放大效應

FSB 主席 Klaas Knot 在公開信提出「相同風險、相同活動、相同監管」,等同宣告穩定幣發行方未來將比照銀行標準接受審計。


對普通投資者的深意:風險與機會並存

可能變化

  • 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須公開「即時儲備證明」。
  • 穩定幣需 1:1 高流動性資產支撐,超額抵押不足將被喊停。
  • KYC 升級成「多重驗證 + 鏈上 KYT(Know Your Transaction)」。

投資策略

  • 長線:選擇已通過 FCA、FSB 指引草案「預審」的交易所。
  • 短線:留意政策利好率先落地賽道的龍頭幣種。

👉 立刻查看「預審名單」與避坑提示


延伸:一週內兩波「連環監管」背後的資金流向

案例背景

  • 消息傳出後,英鎊交易對於 BTC/ETH 日內成交量上升 11%。
  • 鏈上數據顯示,約 2.8 億美元從亞洲時區錢包轉移至 FCA 註冊交易所地址,暗示合規資產「避險搬倉」效應。

常見問題與解答

問1:如果全球標準真的出來,散戶的幣會不會被強制「上繳」?
答:不會。標準重點是對交易所、穩定幣發行方強化監管,散戶自托管錢包目前仍屬「個人財產」,只要來源合法,無需上繳。

問2:FCA 已禁止 Binance,為何英國用戶仍能下單?
答:禁令僅限制其在英國從事受監管活動,例如法幣出入金或衍生品。Binance 宣稱用戶是與「非英國法人實體」簽約,因此繞過禁令,此漏洞正是全球規則要堵的。

問3:穩定幣儲備需要 100% 現金?國債可以嗎?
答:FSB 建議至少 50% 為國庫券或現金存款,剩餘可用短期高評級票據,且需每日公開市值,避免 Terra/UST 以「未流動債券」充當儲備的悲劇重演。

問4:小型交易所會不會直接被市場淘汰?
答:合規成本確實上升,但「監理沙盒」制度允許新創在限定規模內試驗 6–12 個月,期間可享受費用減免與合規諮詢,仍有彎道超車機會。

問5:是否代表「匿名幣」會全面下架?
答:目前草案僅要求中心化交易所履行 KYC/KYT,匿名協議本身尚無全球禁令。但一旦該協議被歸類為「無法追蹤」,上架交易所恐面臨更高壓力。

問6:我持有 DeFi 代幣,會受同樣規範影響嗎?
答:DeFi 通常被認為「去中心化程度」若不達標,智能合約主人或被視為「實際控制者」而需 KYC;尚未達成共識,投資前請留意所在地法規走向。


結語:監管不再是「利空」,而是「成人禮」

從 FCA 到 FSB 的密集動作可以看出,全球加密貨幣產業進入「誰先合規、誰先起飛」的淘汰賽。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看懂政策時程表、挑選已通過「預審」的交易平台,才能在下一輪行情啟動前從容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