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学:5分钟识别“清洗币”(Cleaned Coins)

Posted by YCT612 加密视角 on September 5, 2025

收藏硬币时,最怕花高价却买到“清洗币”。这类钱币因人为抛光、化学浸泡等操作失去原始光泽,市场价值瞬间腰斩。本文用最易懂的实战技巧,带你快速判断一枚硬币是否被动过手脚,并告诉你如何避免踩坑。


为什么清洗币让新手频频翻车?

初入行的玩家往往被“镜面反光”“价格低一半”迷惑,误把清洗痕迹当做高品相的信号。结果:

  • 评级机构可能标“Details Cleaned”,价格大降;
  • 二次出手机会变低,买家难寻;
  • 铜币一旦清洗,粉红斑驳,一眼假。

👉 钱币行情实时波动,时刻关注市场脉搏再入手


最常见的三种清洗套路

1. 药水浸泡(Dipped)

  • 原理:把硬币短时间浸入酸性或碱性溶液,去掉氧化层。
  • 后遗症
    • AU/UNC品失去原生光泽,呈现“死亮”;
    • 过度清洗后表面雾白,放大镜下膜状残迹;
    • 通俗比喻:和卸妆过猛的皮肤一样,看似干净却失去了生气。

2. 高速刷抛(Whizzed)

  • 工具:细钢丝刷或打磨机高速旋转。
  • 识别点
    • 发丝痕布满币面,方向统一,天然磨损不会如此规整;
    • 旋转硬币时,可见“极光带”快速滑过,而非正常车轮光的柔和扩散。

3. 布擦/微抛光(Buffed)

  • 场景:老银币表面灰黑,卖家用眼镜布打亮。
  • 细节
    • 用白炽灯侧照,雾状细线围绕肖像边缘,如光圈;
    • 精制币一旦抛光,镜面背景出现千篇一律的同心圆。

5秒现场排查法

步骤 操作 你在看什么
1 打开手机手电 有无刺眼的“手电筒反光”而非自然车轮光
2 微距拍照 发丝痕、粉红斑块、雾蒙感
3 闻味道 残留药水刺鼻味
4 边缘45°倾斜 边缘与底板颜色脱节(边缘发黑、底板雪亮)
5 轻敲底板声音 清脆“叮当”与沉闷“扑扑”的质感差异虽微,老手可辨

“光环=清洗?”别急着一刀切

有时人像周围出现一圈深色环,许多新人惊呼“清洗币”。
真相:

  • 硬币若在潮湿环境静置十年,会形成天然包浆,留下未接触的隆起区,这正是原始保护层,未必是清洗痕迹。
  • 判断标准:有发丝痕+失光+色环,三者重叠才可判定清洗。

网购买家三不要

  1. 不要盲信盒子:PCGS/NGC也非100%拒洗,若票面上没注明“Cleaned”,仍需复查。
  2. 不要只图高清:一张糊图+阴影,足以把清洗伪装成包浆。
  3. 不要冲动追高:见到罕见年份先冷静比价,同分数未洗币拍卖历史价+20%才是底线。

👉 一步到位查看全球热门拍卖成交记录,心里有底再出价


清洁≠清洗:硬币保养的正确姿势

正确做法 安全溶剂 目的
去指纹 中性肥皂水,棉签轻扫 去除油渍,不触及金属
抽真空存放 无挥发惰性气体 防止二次氧化
专业修复 如无害丙酮 抢救意外溅落的胶水,金属本身零变化

FAQ:收藏者最常问的6件事

Q1:轻微清洗到底影不影响价值?
A:只要动到金属=价值打折。30%是起步区,严重可达70%。别侥幸。

Q2:有没有“市场可接受”的清洗?
A:评级机构确实给出过“无障碍评分”,但二级市场普遍会压价。建议永远以“未洗”封顶。

Q3:水洗硬币会算清洗吗?
A:纯水+软刷=无害。若水含杂质或刷毛过硬,产生划痕即升级为清洗。

Q4:铜币红了就一定洗过?
A:高湿高温也会自然形成红斑。要看是否一片粉色+镜面亮,同时出现即提示人工。

Q5:X光或超声波能“洗白”吗?
A:X光仅诊断药水残留,不除痕;超声波对包浆几乎没影响,一般用于实验室前处理。

Q6:我想自学鉴别,有没有训练素材?
A:建议购买“带盒失败案例”低价实验币。一盒10枚100元,对照真原光币反复看盘感。


总结:买前多看一秒,卖时多回一成

不论线上竞拍还是线下展会,记住口诀:
车光灵动是真品,死亮条痕须警惕;边底不一多蹊跷,买卖先看评论区。
养成“看光、看边、看色、看痕”四步自查,外加权威评级参考,清洗币自然无缝可藏。

祝您早日成为“一眼辨洗”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