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日本国内的银行转账必须在工作日 8:30–15:30 的窗口期完成,一旦超时就要隔天甚至隔天才到账。2025 年,这一“古老”规则被彻底打乱——“MoneyTap” App 借助 Ripple 区块链与 XRP 的底层技术,让多数银行账户真正做到 7×24 小时实时结算,而且大众化到只需手机号或二维码即可发起。接下来,我们拆解 MoneyTap 的由来、功能细节,以及对日本金融生态的深远影响,帮助你快速看懂这场支付范式的集体升级。
日本银行联盟:60 余家银行,覆盖 80% 资产
MoneyTap 并非某一家银行的独角戏,而是日本银行联盟(Japan Bank Consortium)的集体行动。该联盟由 SBI Ripple Asia 主导,集结了 61 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日本银行总资产 80% 以上。2017 年底,联盟就宣布将共同打造“基于区块链的信用卡支付联盟”;而今,这条从概念到落地的进击路线,终于以一款大众化 App 的面貌走到我们面前。
👉 如果你想知道 Ripple 区块链如何一步步改造全球银行系统,点击了解更多实战案例。
首批三家银行率先上线
阶段 | 时间 | 参与机构 |
---|---|---|
首发 | 2018 年秋季 | SBI Net Sumishin Bank、Suruga Bank、Resona Bank |
分批扩展 | 2019–2021 年 | 剩余 58 家成员银行 |
连锁效应下,2019 年起各家银行逐步开放注册窗口,2021 年完成全联盟覆盖。如今的 2025 年,MoneyTap 已然成为日本国民手机里“就像社交软件”一样存在的基础设施应用,扫码即转、银行路标自动匹配清算,几乎是数字支付新“元技能”。
为什么传统转账“慢”且“贵”?
在区块链入账之前,日本国内转账遵循的是 “全银系统(Zengin System)”,流程解读为:
- 发出指令 → 集中到全银中心
- 排队清算 → 固定时间窗口统一处理
- 通知到账 → T+1 或 T+2 完成记账
这套体系在 1980 年代非常有用——纸票、电报、传真能传多远算多远。但放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成了瓶颈:节假日排队、ATM 手续费动辄 200〜500 日元,还有一笔笔隐性的“时间税”。Ripple 的 共识账本 + XRP 桥接 让点对点清算成为可能,银行之间无需绕路到中心化队列,钱实时结算,手续费被压低到 10〜30 日元以下甚至免费。
MoneyTap 的三大核心功能
-
实时 0 秒转账
无论周末、夜间或黄金周假期,都能通过手机号码或扫描二维码,既不走卡,也不走卡组织。支付资金在链上即时锁定、瞬时释放,让用户真实感受到“钱真的到了”。 - 零门槛开户流程
只需要:- 该国任何联盟银行账户
- 本人手机号(无需共享长账号 口座番号)
- 简易实名验证(银行 KYC 数据互通)
免去手动输入 7 位银行代号 + 8 位账号的痛点,降低了初次使用门槛。
- 链级身份证“Exchange ID”
MoneyTap 用作内部身份核验的其实是 Ripple 侧链生成的 Exchange ID——一串带校验位的哈希值。用户转账时无需暴露真实姓名、银行分行号、住址等敏感信息,实现“不会泄露多余个人信息”的极简交互。
从日本看全球:Ripple 的“内外兼修”打法
Ripple 长期以来以 跨境场景闻名,旗下 xCurrent、xRapid、ODL 等产品在银行间搭建替代 SWIFT 的结算网络。现在,他们把公链技术反推到 国内零售支付,某种意义上验证了一个命题:同一条区块链即可同时解决 大额跨境 和 小额微支付 的吞吐量与成本平衡。
SBI Ripple Asia CEO Takashi Okita 在采访中指出:
“当我们把区块链引入国内支付,实际上打通了 数据孤岛。每一个银行节点都能实时看到清算状态,这带来的不仅是‘快’,更是 透明和合规成本的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Ripple 还将 ODL(On-Demand Liquidity) 集成到 MoneyTap 之外部生态链。这意味着用户将日元转给在泰国旅游的家人时,系统可自动在后台调用 XRP 作为桥梁资产,将 多币种汇款时长从 T+2 缩短至 数秒,全程只感受一次指纹或面容校验。
FAQ:关于 MoneyTap,你最关心的六个问题
Q1:MoneyTap 会不会额外收取月费?
A1:不会。联盟对 C 端用户采取零订阅模式,仅对非成员银行交易收极低网络费(10〜30 日元)。部分银行也为本行客户提供 3 笔/月以上免手续费优惠。
Q2:如果我的收款人没有 MoneyTap 呢?
A2:应用支持 手机号全网解析。只要对方号码绑定银行账户,即便没装 App,也能收到“短信到账通知”,可按指引 30 秒内认领资金。
Q3:安全性如何保障?
A3:交易在 私有链 + 公有链双通道进行,双重签名校验、联邦拜占庭容错(FBA)共识,任何篡改需 80% 以上节点确认,且全程记录不可篡改,满足日本金融厅(FSA)审计要求。
Q4:是否支持企业批量付款?
A4:2024 年底已上线企业端 API。中小型企业可将员工工资、供应商付款数组打包一次性提交,批量到账且无节假日限制。
Q5:与 PayPay、LINE Pay 有什么区别?
A5:后两者属于“预付式”电子钱包,需要充值余额;MoneyTap 点亮的是银行直扣账户,实时到帐、无资金池沉淀,资金始终托管在受监管的银行账户。
Q6:未来会把 XRP 作为手续费抵用吗?
A6:官方路线图中仅在大额跨境环节强制使用 XRP;国内场景以 成本更低的联盟信用凭证 结算,因此普通用户不必持有或理解加密货币,一如你今天用支付宝无需搞懂 TCP/IP。
MoneyTap 之后,日本还将迈向何方?
- CBDC 试点:日本央行已将 MoneyTap 部分技术栈纳入数字日元 PoC(概念验证),用其验证去中心化身份与实时清算场景。
- 跨境埋点:SBI 与菲律宾、越南、泰国多家机构签订 MoU,计划将 MoneyTap 用户自动纳入 跨境 remittance 网络节点,实现东南亚务工人员家庭汇款 分钟级到账。
- 开放金融 API:联盟银行已开放 账户聚合 (AIS) + 支付发起 (PIS) 两套标准接口,第三方金融科技团队可在 2 周内上线新功能,无需多重联合调试,推动“超级普惠金融”生态。
Ripple 在日本的实践,无异于把一条基于区块链的平行结算网络硬生生塞进了传统银行系统的应用层。随着联盟节点数的扩大、跨境流动性层层的叠加,MoneyTap 的影响已不仅是一款 App,而是日本金融“开源式”升级的启动钥匙。
下一次,当你在东京午夜 2 点用打印机扫码转账,看着屏幕显示“已到账”仅用了 3 秒钟,别忘了那只看不见的手——Ripple 与 60 余家日本银行共同编织的实时区块链“支付飞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