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恐惧时,我们应该贪婪。”巴菲特的警告在加密市场同样闪耀。
一、表象:关停潮加剧
根据 BlockBeats 统计,2021 年全球共有 9 个加密项目选择「停摆」;到 2023 年,这一数据飙升至 27 个,单月最高记录达到 5 个项目同时退场。加密 ETF、投资机构、DEX、借贷协议无一幸免——这似乎宣告着寒冬最酷烈的阶段已经来临。
关键数据回顾
- 21 年底至 23 年底:关停项目年复合增长率约 73.6%
- 峰值出现在 2023 Q4,原因与「上一轮融资耗尽」密切相关
- 裁员/关闭代表:Yuga Labs 裁员 120 人、Ledger 裁员 12 %、Yield Protocol 宣布退场
二、拆解:市场为何急剧缩量?
1. 上一轮牛市筹集的资金“烧光了”
大量团队在 2020–2022 年的牛市链条中钱包充盈,普遍制定了“至少撑 2 年”甚至“撑 3 年”的现金流计划。然而,当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元流动性抽紧后,它们的现金缓冲已接近枯竭。
2. 市场进入 PvP“零和”竞争
- 新用户罕见:稳定币新增流入量降至冰点
- 碎片化严重:多链并存导致流动性被不断切割
- 价格战惨烈:启动估值从八位数压缩到六位数之内,投资人胃口骤降
结果显而易见:若无法再讲故事,就无法再融到钱。
三、利空与利多: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看似悲观的“关停潮”,其实暗藏三大积极信号:
-
低效项目批量出清
市场将不再有 5~10 个高度重叠的 DEX、永续合约、借贷协议。资源将重新集中到技术创新与真实用例上。 -
估值重塑,为新资金大幅打折
当项目面临“要么套现离场,要么折价生存”的抉择时,估值体系已经接近风险出清底部,捡筹码的机会窗口悄然开启。 -
创新压力陡增,真正的 killer app 将诞生
团队必须在“零预算”情况下做出付费用户愿意埋单的产品。穷途末路催生极致效率,像极了 2018 年进入深熊后,DeFi、NFT、Layer2 的破土而出。
四、现实案例拆解
案例 | 关键动作 | 时间线 | 启示 |
---|---|---|---|
Fuji Finance | 宣布停运 | 2023 Oct | 高杠杆借贷赛道容错率极低 |
Polkadot Parity | 300 人“结构性”裁员 | 2023 Dec | 生态进入“自造血”阶段 |
Yuga Labs | 产品线收缩 | 2023 Nov | IP+NFT仍难抵现金流压力 |
注:团队若无法在下一轮减半前产生真正收入,估值深度下探将成为常态。
五、投资者生存指南:在此逆风局中“活”下去
- 现金流管理优先
保持 >18 个月的现金储备,避免被迫割肉。 - 精选赛道:基础设施 vs. 应用层
当应用层内卷时,“铲子”类协议(排序器、跨链桥)更加稀缺。 - 长周期定投减半叙事
历史数据表明,减半后 365 天窗口是新资金重温 FOMO 情绪的最大催化剂。任何底部震荡,都是加速积攒低成本筹码的阶段。
常见问题(FAQ)
Q1:现在入场会不会太早?
A:如果你是 3–5 年周期配置者,分批在 15%~20% 的底部区域建仓,会比“等底部出现”纪律性更佳。没人能买在最低点,但可以买在一个波段。
Q2:如何判断哪些项目会被淘汰?
A:看两个关键指标:
- 近 6 个月 TVL 是否断崖式下跌且恢复无望;
- 团队是否持续融资或外链收入 < 运营开支 50%。同时满足即可标记为高风险。
Q3:DeFi 还能诞生新独角兽吗?
A:能,但必须满足两点:
- 解决多链碎片化的流动性层;2. 与真实世界收益(RWA)挂钩,为长期资金提供持续正现金流。
Q4:小资金应该配置什么?
A:建议 60% 宽基 beta + 30% 龙头质押收益 + 10% 创新实验仓位。龙头质押年化 7%–12% 的流动性,可在熊市中帮助降低机会成本。
Q5:下一次「全面牛市」信号有哪些?
A:可监控三大先导指标:全球 M2 拐头向上、USDT/USDC 总流通量周增长 >5 %、现货比特币 ETF 流入保持正数。
结语:保留子弹、打磨能力、等待机会
熊市的句子往往比牛市的感叹号更有力量。关停潮、裁员潮、低估值三点交汇,既是最漫长的煎熬,也是下一轮超额收益的养料。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合约审计、Tokenomics 设计、链上数据研究之中,等 ETF、减半、宏观宽松三座大山依次到来时,你就能以竞争者而非观众的身份,收获下一场“令人眼红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