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 35 度的 7 月午後,加密推特被「美股代幣化」洗版:
Robinhood 宣布歐洲用戶可透過 Arbitrum 鏈 24×7 買賣美股;xStocks 攜手 Kraken 與 Solana 上線 60 檔鏈上美國股票;Coinbase 正遞交證券代幣申請……
熱浪中,五年前的記憶突然襲來——ystocks 的春天似乎在 2020 年那場 DeFi 之夏就演過一次。那是一個匿名、無 KYC、收益高得離譜的美股鏈上狂歡,末章卻是 Luna 崩盤與 SEC 訴訟的轟然倒塌。如今故事重返舞台,這次會不一樣嗎?
1. 2020:Mirror 的草莽年代與流動性挖礦美夢
2020 年 8 月,DeFi 動輒千億鎖倉,Terra 鏈上的 Mirror Protocol 憑「mAAPL、mTSLA」等合成資產橫空出世。
- 玩法:用戶只需在 Terra Station 把 UST 兌換成 150%-200% 抵押率即可生成 mAssets——這是沒有實際股票的「鏡像」代幣。
- 體驗:0.1 美元手續費、24 小時交易、可抵押進 Anchor Protocol 借貸再挖礦,年化動輒三位數。
- 關鍵詞:合成資產、流動性挖礦、無准入門檻。
狂熱僅維持不到兩年。2022 年 5 月 UST 脫鉤,Luna 歸零,mAssets 瞬間蒸發;隨後 SEC 將 mAssets 釘上「未註冊證券」標籤,Mirror 團隊被迫終止。荒原上只剩數百萬條交易哈希,提醒人們:代幣化美股古老得不像 5 年前的產物。
2. 五年打磨:鏈上影子 → 真實股權
2025 年的新劇本來自 xStocks,卻走上截然不同的「資產錨定」路。
- 第一步:持牌瑞士代幣發行商 Backed Assets 透過 IBKR Prime 買入真實股票(蘋果、特斯拉等)。
- 第二步:股票凍結於 Clearstream 託管,鏈上再 1:1 生成 ERC-20/BEP-20 規格的代幣。
- 第三步:用戶可在 Kraken、Robinhood 買賣,或轉到 Raydium 上做流動性挖礦——真實資產+可組合性兼備。
比較
- 2020 年:Inflated 的合成價格,靠預言機存活,死亡螺旋風險高。
- 2025 年:每枚代幣 100% 對應實股,可隨時鏈下贖回;盡管上限取決於券商容量,但去掉了「脫鉤」黑洞。
3. 玩家洗牌:從匿名狂徒到 TradFi 巨頭
| 2020 主角 | 2025 主角 | |———–|———–| | Terra 社群匿名玩家 | 持牌交易所、瑞士信託、上市公司財庫 | | 推特 AMA、空投驅動 | 財報電話會議、KYC 與 AML 報備 | | 口號:「XXXX to the moon」 | 口號:「監管平穩、資本效率」 |
合規護城河
- xStocks 與 Kraken Pro 共用 KYC 流程,嫌麻煩的人直接被擋在門外,卻讓機構資金敢於長期留駐。
- 歐盟 MiCA 牌照與美國 Dinari 試點經紀牌照同時落地,意味「監管套利」讓位於「監管紅利」。
4. 市場情緒:草根 FOMO 轉型專業配置
2020 年的 Mirror 是一場隨時 All in 的小眾賭局;2025 年的語境變成了「比特幣 ETF 已上市、黃金正遭數位替代」,加密從「叛逆少年」長成「上市公司工具箱」。
但我們還保留了一點草莽:Solana 上的 degen 仍能把 APPLE-SOL LP 掛進 流動性挖礦 池子,短炒兩天撸 20% 年化,再將收益換成鏈上咖啡 NFT——只是旁人不再驚歎「瘋了」,而是淡淡說一句「資產配置真靈活」。
5. 風險透視:別被歷史餘燼燙傷
- 流動性風險:鏈上深度不足時,真實股票代幣仍可能賣出折價。
- 託管透明度:瑞士信託是否真的把股票完全隔離?須定期第三方審計。
- 政策迴旋:若 SEC 再收緊「鏈上轉讓即證券轉移」,場外贖回可能受限制。
👉 不想被監管炸彈再傷一次?一文讀懂如何在合規框架內安心布局美股代幣
FAQ:關於美股代幣化的靈魂 5 問
-
Q:買 1 枚 APPLE 代幣和買 1 股蘋果股票有什麼區別?
A:理論上 1:1 對應,年化分紅同步,但你不必走券商流程,24×7 可交易,也可直接把代幣抵押進 DeFi 賺利息。 -
Q:會不會再出現 2022 年的「脫鉤暴跌」?
A:2022 年是「合成資產+算穩」雙殺;現在是「實股托底+穩定託管」,線性風險來自券商或託管行自身,而不來自算法本身。 -
Q:散戶怎麼開第一筆美股代幣?
A:在支援 Solana 或 Base 網絡的合規交易所完成 KYC → 入金 USDC → 交易 APPLE-SOL 代幣,就像換任何 DeFi 代幣。 -
Q:要繳哪些稅?
A:瑞士託管實體會在每期末自動計算資本利得,符合 MiCA 的 K 稅表可直接用;台港用戶仍需在地申報海外證券所得。 -
Q:機構大戶為何願意進場?
A:將股票代幣化後可做 跨鏈質押融資,資金利用效率提升 20%-40%,與回購利率之間形成的利差就是淨利潤。
夏天的餘韻:青春不能重來,趨勢可以續航
五年前,我用 30 UST 鑄造人生中第一枚 mAAPL,體驗衝破國界的自由;五年後,同樣的蘋果卻已坐落於瑞士信託的冷庫,等待下一波機構買盤。
時代更替,敘事輪轉:美股代幣化從極客手裡走向華爾街資管,敘事從「推翻金融」變成了「優化金融」。老韭菜偶爾懷念 2020 年夏天純粹的流動性挖礦,但理性告訴我:合規化的腳步已經讓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只有 K 線與匿名頭像的世界。
可若你願意,依然能在 DEX 的深夜裡,用代幣化的 AAPL 兌一碗熱氣騰騰的鏈上拉麵——它既保留 App Store 的盈利底蘊,也依舊乘載了那點叛逆的加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