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上車?華爾街傳奇以黃金類比比特幣,稱「山寨幣如工業金屬」——加密宇宙加速啟航

Posted by YCT612 加密视角 on September 5, 2025

「5,000 億美元市值對於比特幣而言,絕對錯得離譜。」——Paul Tudor Jones

被譽為「華爾街鬼才」的對沖基金傳奇 Paul Tudor Jones 近期在雅虎財經專訪中再度加碼看多,並首次公開拆解「比特幣、山寨幣」在下一個二十年的價值定位。以下整理其思維精華,帶你解讀為何加密飛船準備進入「光速模式」。


傳奇經理人的市場信仰背景

  • 25 歲創立 Tudor Investment,單一年份最高回報 99% 以上。
  • 在 1987、2008 兩次全球危機中逆勢大賺,生涯連續 28 年無年度虧損。
  • 2020 年起多次喊出「比特幣是新黃金」,百分位資產配置框架中以 BTC 作對沖。

正因業績背書,市場格外關注他對「加密貨幣市值偏低」與「山寨幣角色」的最新見解。


比特幣市值被嚴重低估的三重邏輯

1. 全球財富的相對座標

全球股票市值約 90 兆美元,流通法幣供給更是天文數字;而比特幣僅 5,000 億美元,僅佔一小塊拼圖。Jones 直言:「如果你把比特幣看作稀缺數位資產,它的天花板應該遠不止於此。」

2. 與 1999 年網路股極度相似

當年網路基礎設施同樣稚嫩,泡沫之後留下的 Amazon、Google 成為世界主導者。Jones 認為,比特幣正處「1999 時刻」:看似過度炒作,實則低估未來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的價值。

3. 下一代的支付本能

他大膽預測:
「20 年後,人們已將數位貨幣視為預設選項,紙鈔走進博物館。」
👉 想提前窺見下一波百倍成長賽道?點此深入產業雷達圖


比特幣 =「新黃金」,山寨幣 =「工業金屬」

Jones 首次用貴金屬光譜對比整個加密生態:

資產類別 類比貴金屬 核心敘事 供給特性 主要用途
比特幣 黃金 稀缺價值存儲 2,100 萬枚硬上限 抗通膨、國家儲備
主權交易幣 銀幣 政府背書的支付工具 彈性供應 跨境結算、關稅
功能型山寨幣 銅、鉑、鈀 高性能工業金屬 依需求擴產 DeFi、預言機、遊戲

他進一步解釋:
工業金屬必須具備功能性,誰的技術迭代最快、生態黏著度最高,誰就長出下一輪『銅期貨』般的驚人漲幅。」


加密飛船起航前的最後檢查:監管顛簸

雖然 Jones 全力唱多,但他也提醒不要低估政策震盪:

  • 1933 年美國禁止私人持有黃金的前車之鑑。
  • 政府為保護法幣控制權,隨時可能祭出極端手段。
    因此,「瘋狂旅程」必伴隨波動;做好資金與心理雙重準備,才能登上更遠的星際航道。

常見問題 FAQ

Q1:比特幣已漲翻天,現在入場還算不算追高?
A:Jones 的估值比較框架顯示,BTC 只佔全球可投資資產的 0.5% 不到;若未來配置比例提升至黃金的 10%,仍有數倍空間,關鍵是分批買入、堅守長線。

Q2:山寨幣上百種,該如何挑出「工業金屬」等級的項目?
A:關注三大指標——活躍開發者數量、真實鏈上用戶成長、營收與代幣價值捕獲。技術敘事「聽得懂場景、算得清需求」,就值得持倉觀察。
👉 看數據比嘴炮更管用,一鍵查鏈上金流與代幣經濟模型

Q3:政策若突襲禁止,數位資產會歸零嗎?
A:歷史經驗是「越禁止越稀缺」。黃金禁令期間黑市溢價曾達官方價格的 2–3 倍;去中心化網路一旦形成,單一司法轄區的打壓只能影響短期流動性,長期價值取決於全球採納程度。

Q4:怎麼做資產配置最穩?
A:Jones 建議與其「一把梭」,不如採「對沖思維」:

  • 40% 比特幣/以太幣核心倉位
  • 30% 收益耕作與藍籌 DeFi 山寨幣
  • 20% 穩定幣流動性備彈
  • 10% 現金對政策黑天鵝

Q5:是不是非得懂技術才能買?
A:投資前讀懂白皮書是加分項,但可以先用「產品觸達」角度觀察:你能不能在 30 秒內向親友講清這個項目的用途?講不清就先觀望。

Q6:長線該持有多久?
A:Jones 用「二十年後回頭看」的視角回答:如果今天買入的邏輯依舊成立——全球數位貨幣採納率持續攀升——就不必急於止盈;過程中的 50% 回撤只是飛船穿越大氣層的正常顛簸。


風險提示:加密貨幣價格高波動,可能令投資者損失全部本金。本文僅為公開資訊整理,並非投資建議,請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當地法規。